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综合盘点2019年物流业发布实施的相关政策及改革举措,行业治理思路逐步明确,在不断深化“放管服”的同时,结合创新方式加强监管,并加快构建社会共治体系。岁末年初之际,值得大家思考。
“放管服”步伐加快。物流作为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行业,降本增效仍是发展的重中之重。从2019年伊始关于4.5吨货车双证取消政策正式实施,到增值税率改革交通运输增值税率下降1%,以及贯穿全年的省界收费站撤销工作,再到“普通货物车辆货运车辆网上年审规范”相关政策发布,一系列减税降费、简政放权“组合拳”实施,不断深化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成本和要素成本的过程中,不断推动物流业精细化发展以及深入解决行业实际困难,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监管形势趋严。2019年行业管理政策相继出台,网络货运新政作为物流领域新业态的首个管理办法正式发布,构建了网络货运经营监督管理的制度体系,突出强调网络货运平台的主体责任义务以及事中事后监管的思路。交通运输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危险品货物运输管理办法》弥补政策缺失,加快构建“市场主体全流程运行规范、政府部门全链条监管到位、运输服务全要素安全可控”的危险品运输管理体系。“治超治限”仍为公路货运领域监管重点,2019年相继出台“规范高速公路入口治超工作”“加强车辆运输车超长违法处理”的政策,特别是“无锡事件”后,各地纷纷开展专项行动,监管力度持续加大。行业管理从“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转变,在为物流经营者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进程中,彻底破解“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监管手段创新。大数据作为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有效手段,2019年多项政策均提出“互联网+监管”的监管思路,如网络货运经营管理办法明确的部省两级大数据实时接入以及与税务部门系统同步的监管机制,道路运输证照的电子化相关政策征集更加明确了证照电子化进程,行业治理过程中“互联网+监管”已经从理念层面上升到实践阶段。同时,政府部门积极对内推动系统间的纵向贯通、横向联动,有效融合道路运政、车辆轨迹、交通执法等动静态数据,实现全国范围内与地方运输主管部门的闭环监管。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促进物流行业智慧化监管,既能提升监管效率、优化监管效果、降低监管成本,也有利于交通与其他部门协同监管,从而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行业治理的精准化。
共治格局初现。在整个社会治理体系中各角色渐入佳境,物流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定位于公共服务领域,基于社会市场需求,促进产业链各方优势互补。行业协会学会、联盟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释放微治理能量。新政实施过程中的政策宣贯解读引导,行业团体标准的研究制定,都成为政府治理的有益补充。企业从“要我合规”到“我要合规”的应对监管思路发生转变,通过自治主动加快合规化进程。特别是既要强调社会化平台企业的平台责任担当,又要发挥其在协同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将不容小觑。此外,从政府、社会组织到企业构建围绕物流以信用体系为基础的治理体系,实施联合惩戒,通过物流业内各类主体之间多维度协作,凸显社会共治的实现价值。法治框架下物流行业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共治的现代化治理格局已初步形成。
处理好各种要素的内外关系,促进各要素间优化协同、有效整合物流业实现治理体系和实现治理现代化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将为实现交通强国建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系满帮集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物流时代周刊